搜索

特朗普又发文,暗示乌克兰对俄罗斯发起更多攻势,要打就打俄罗斯本土? ...

[复制链接]
前言
特朗普对普京态度大变,支持乌克兰“放手一搏”,要打就打俄罗斯本土!
特朗普日前在社交媒体上突然暗示,愿意放手让乌克兰对俄罗斯发起更多攻势。



作者-山
六天变脸记:外交圈的变脸绝活
六天时间,足够一个人换个发型,换个心情,但足够一个超级大国总统彻底改写外交方向吗?
特朗普给出了答案。8月15日,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红地毯、鲜花、三小时密谈,一切都透着和谐。



特朗普当时的表态让人印象深刻:"我认可普京的立场,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整个会谈被他打出了"满分10分"的评价。
外交界开始憧憬和平的曙光。各大媒体连夜分析会谈细节,专家们纷纷预测俄乌冲突即将迎来转机。



然而,8月21日清晨的一条推文,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不攻击侵略者的国家,要想赢得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特朗普的措辞直接而尖锐,完全看不出六天前的那份"毕恭毕敬"



更有戏剧性的是那张对比照片。特朗普特意发布了两张历史性画面:一张是他用手指指向普京胸膛,另一张是1959年尼克松在"厨房辩论"中手指赫鲁晓夫的经典瞬间。



这种视觉并列绝非偶然。特朗普在向全世界宣告:我还有能力压制住俄罗斯,就像当年尼克松压制苏联一样。
问题来了,六天前还在谈笑风生的两个人,怎么突然就剑拔弩张了?这种180度大转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库尔斯克事件或许是个关键节点。乌军8月成功进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控制约1200平方公里土地,这给了华盛顿一个"风险可控"的实证。
俄方的反应相对克制,仅进行了有限的报复性打击。这让特朗普看到了一个可能性:也许打击俄本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



于是,那个刚刚称赞普京的美国总统,开始公开支持乌克兰"放手一搏"。外交,真的变成了一场没有剧本的真人秀
老大哥的焦虑症:威胁失灵了怎么办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表面看是个人性格使然,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霸权的深层焦虑



传统的威胁手段不好使了。从今年年初至今,特朗普已经给俄罗斯下了不知道多少个"最后通牒"
4月底,他威胁"过几周我们就会发现,俄罗斯是否真的希望结束战争"。结果俄乌5月16日在土耳其举行谈判后,他就不再提没耐心了。



上个月14日,他又宣布"若俄罗斯50天内不停火,那么就对俄加征高额关"。后来这一期限缩短至10天,紧接着就是"特普会"。
尽管俄罗斯没有停火,但特朗普也不再讲"巨额关税"的事情了。现在又给了两周时间,外界基本上已经对此"脱敏"了。



这种威胁失效的背后,是美国发现自己的传统影响力工具正在钝化。经济制裁?俄罗斯已经适应了。军事威胁?核威慑让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更麻烦的是,盟友们开始有自己的小算盘。英国率先同意乌克兰使用"风暴阴影"导弹打击俄本土,法国、德国也在考虑跟进。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更是明确支持取消对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的限制。这让特朗普发现,连盟友都不完全听话了。
国内的政治压力更是让他焦头烂额。共和党内的强硬派一直批评他"对普京过于软弱",民主党则抨击他"毫无原则"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特朗普只能靠不断变换姿态来维持存在感。今天对普京友善,明天就要强硬,后天再来个"不可预测"
问题是,这种策略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当威胁成为常态,当承诺可以随意撕毁,美国的外交信誉也在一点点流失。



特朗普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每一次的"变脸",都在告诉全世界:这个超级大国,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多米诺骨牌效应:欧洲也开始松口了
把视野拉开看,不只是美国在变化,整个西方阵营都在重新洗牌。



这种变化有个很有意思的参照系。还记得以色列吗?它长期获得美国支持对邻国进行"预防性自卫"打击,从未受到限制。
韩国在朝鲜半岛也享有类似的"延伸威慑"权利。这些先例为乌克兰获得打击俄本土的权利提供了国际法支撑



欧洲国家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英国首相的表态最为直接:"乌克兰有权在国际法框架内进行自卫反击。"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表示,对乌克兰使用法制武器的限制"毫无道理"。德国虽然还在犹豫,但默克尔时代的那种绝对谨慎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种政策松动形成了连锁反应。当英国开了头,其他国家就有了跟进的理由。毕竟,没人想在"支持乌克兰"这个政治正确的议题上落后。
北约秘书长的最新表态更是给这种变化提供了官方背书:盟国支持乌克兰"在国际法框架内"进行自卫反击。这句话听起来很官方,但法理依据已经很清楚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这场博弈中保持了相当的定力。当俄方希望中国参与乌克兰安全保障机制时,中方的回应很艺术:将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劝和促谈。



言外之意很明确:这场美俄欧乌四方唱的"大戏",中方没有兴趣参与。这种战略定力在当前的混乱中显得尤为珍贵。
兰德公司的最新评估报告很能说明问题:如果乌克兰获得无限制打击权,俄军后勤补给线将面临严重威胁,战争持续时间可能缩短30-40%



但同时,核升级风险将提升至"中等偏高"水平。这就是欧洲国家面临的现实:既想尽快结束战争,又担心局势失控
在这种矛盾心理下,欧洲选择了渐进式松绑。先是个别国家试水,然后是集体跟进,最后形成既定事实。
这种做法很符合欧洲人的风格:既不想承担决策的全部责任,又不想错过历史机遇



游戏规则大洗牌:谁还记得剧本怎么写
当所有人都在变脸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答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刻。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仅是一场具体的地缘政治冲突,而是国际秩序的根本性变化。



传统的外交智慧正在失效。过去那种"说话算话"的外交准则,在特朗普这里变成了"灵活应对"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层调整。当美国发现自己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一言九鼎时,它选择了更加"实用主义"的做法。



问题是,这种实用主义正在重塑国际关系的基本逻辑。如果连超级大国的承诺都可以朝令夕改,那其他国家还有什么理由相信现有的国际协议?
布鲁金斯学会的专家警告得很直接: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可能触发俄罗斯的"不对称报复",包括对北约国家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



但更深层的问题是:当国际关系变成了一场没有规则的游戏,谁来制定新的规则?谁又有权力执行这些规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朗普的"变脸"只是这个不确定时代的一个缩影。在多极化的世界里,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重塑国际秩序。



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分析师认为,允许乌克兰打击俄本土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决定。但问题是,游戏规则到底是什么?谁有权力改变它们?
这种不确定性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的新常态。当每个国家都在"灵活应对",当每项政策都可能随时调整,国际社会就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表演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外交不再是精确的艺术,而更像是即兴的表演。每个演员都在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自己的台词和动作
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在演戏的时候,谁还记得剧本原本要讲述的故事?当外交变成真人秀,谁来为这场游戏的后果负责
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如何重新建立可信的国际秩序



结语
当外交变成了一场精心编排的真人秀,当政治承诺成为可以随意撕毁的剧本,我们见证的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人物的善变,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也许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本身。传统的外交智慧正在失效,新的游戏规则尚未建立,国际关系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表演时代"。
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在演戏的时候,谁还记得剧本原本要讲述的故事?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我们

×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评论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热点图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西班牙华人网

GMT+1, 2025-8-24 05:32 , Processed in 0.09873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