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距离九三阅兵倒计时8天,特朗普不来看阅兵,另一边,普京已经先行派人来了北京,而日本则是传出杂音。那么,这次特朗普不来到底损失了什么?俄日的动作又分别传递出哪种信号?
距离9月3日还有8天,北京即将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和阅兵式。最新消息显示,演练已经全部完成,活动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通过三次综合演练,已经让整个活动准备得非常充分。
这次阅兵式,无疑是今年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不仅规模大,还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乐团。联合军乐团团长介绍,他们准备了全新曲目和编排,涵盖暖场、仪式、阅兵式、分列式和尾声五个部分,完全按照纪念大会量身打造。可以说,中国通过这次阅兵展现了新时代军队的建设成果,也展示了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的决心。
而随着阅兵进入倒计时,外宾的消息陆续传出。俄罗斯总统普京确认将出席,柬埔寨国王和太后已于8月23日抵京,韩国国会议长也将到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更多外宾安排将会及时对外公布。很显然,中国在这一场纪念大会中,不仅希望通过阅兵展示传递信号,还希望通过外交场合展现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最引人瞩目的却是特朗普的缺席。作为二战盟军的重要一方,如果他能与中俄领导人一同亮相天安门广场,那将是一幅足以改写国际叙事的画面。但特朗普却选择不来,深层次的原因,怕是中美关系的高度敏感。
特朗普心里清楚,此次阅兵不仅是纪念活动,更是中国展示军力、宣示国际地位的重要舞台。一旦他亲临北京,势必被解读为对中国的“礼遇”,不仅会触动日本和欧洲的神经,还可能引发美国内部舆论的猛烈反弹。更何况,中美正在进行的经贸谈判,并没有可以对外宣布的实质成果,他若空手而来,既没有外交突破的成绩单,又可能被舆论指责为“给中国站台”。因此,特朗普不来不仅是现实考量,更是一次战略选择。
然而,缺席的代价是拱手让出历史叙事的麦克风。
北京阅兵纪念的是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镜头里出现谁,谁就在二战功劳簿上占一个C位。特朗普不去,等于默认中俄主导的历史版本,美国则被推到边缘。
更糟的是,他刚刚在阿拉斯加与普京握手,转头就回避与普京同场,西方媒体难免渲染“美俄短暂蜜月期结束”。这一冷一热之间,特朗普的“和平总统”人设缺了一块最关键的拼图,诺贝尔和平奖的呼声也可能因此降温。
当前,俄罗斯在国际上面临着包括美国制裁在内的巨大压力。因此,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避免国际孤立,是其现实需求。沃洛金此行,也旨在向中方传递俄罗斯将坚定与中国站在一起,共同维护双方利益的决心。
最终,普京本人确认出席9月3日的阅兵式,这本身就是对中俄关系将保持战略稳定,不受任何第三方因素干扰的强有力象征。这一系列布局,无疑进一步巩固了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
国际关系中的施压与阻挠
在9月3日纪念活动前后,一些国家正以新的方式运用外交和经济工具,试图影响中国的国际关系和历史叙事。这揭示了当前国际博弈策略的多元化。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公开发表涉华言论。他指出,美国已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54%的关 税,这形同一种制裁。
他甚至附加条件,声称若中国停止对俄罗斯的援助,关税问题或许存在调整空间。这一表态明确将对华关税从单纯的贸易逆差调控手段,直接界定为一种赤裸裸的“政治工具”。
美方试图利用关税减免作为诱饵,迫使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这被视为一种直接的施压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并非首次使用,此前美国也曾对印度、巴西、欧洲等国采取过类似做法。
然而,中方不可能因关税威胁而中断与俄罗斯的合作。中俄两国关系近年已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合作涵盖能源、高科技、军事、金融等多个关键领域。
两国互为大国战略支撑,其合作远超一般贸易范畴。因此,此类关税威胁反而可能促使中方更坚决地推进“去美元化”进程,并积极构建新的贸易体系。
万斯尽管强硬的施压言论,预计难以改变现有的大势。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在此次活动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试图通过其驻外使馆游说欧洲和亚洲国家不要派遣最高领导人出席中国纪念活动。
日本提出的理由是所谓的中方活动“带有反日色彩”。然而,这一理由被普遍认为是荒谬的。中方举办纪念活动是基于客观史实,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这属于一个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
日方将历史还原视为“威胁”,恰恰暴露了其对过往罪行缺乏真诚忏悔的态度。日本此举的真实动机,是试图通过干预他国参与来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它担忧中方活动能够凝聚国际社会对和平理念的共识,并强化与各国友好关系,进而扩大自身影响力。日本采取了“下三滥”手段,妄图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活动效果。
这暴露了其狭隘的政治企图和霸权思维。日本并非通过积极方式提升自身发展或改善国际关系,而是妄图通过打压中国来维系其在亚洲地区或国际事务中的现有地位。
日本此举不仅违背国际道义和外交基本准则,反而只会导致国际社会对其政治格局和外交形象产生更多负面认知。
结语
此次9月3日纪念活动前后的大国互动,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复杂而生动的国际政治图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缺席、副总统万斯的强硬发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派遣亲信先行以及本人确认出席的举动,三者相互呼应。
这些事件共同表明,当前大国间的博弈已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持续以关税和外交辞令对华施压,但预计难以真正动摇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
俄罗斯在外交上虽保持一定灵活性,但其对华合作的基本方向则坚如磐石,不会偏离。而中国则巧妙地借阅兵等大型活动,向全球传递着坚决维护和平与国际秩序的信号。
中美俄三角关系,已不再是冷战时期那种简单的二元对抗模式,而是多重互动、动态演进的复杂格局。这一系列的战略信号和外交动作,无疑为我们观察未来国际秩序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视角。
思考一下,这样的国际舞台上,每个国家的选择,都牵动着全球的脉搏。您觉得呢?
参考信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2025-08-24 07:01 北晚在线
日本被爆“搞小动作”,历史真相不容歪曲,中国纪念抗战胜利唤起正义共鸣 2025-08-26 06:34
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