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会谈。原定的“一对一”会谈临时改为“三对三”——两国高官也加入谈判。在经过2小时45分钟的会谈之后,双方均表示本次会谈“富有成效”,但并未达成任何协议。特朗普在会后称双方就许多事项达成共识,仅剩少数几个未解决的问题;普京表示,看到了特朗普想要理解冲突本质的意愿,俄罗斯真诚地希望俄乌结束冲突。
自今年初特朗普再次上任以来,美俄两国高层进行了密切互动。特朗普和普京进行了6次通话;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5次访问俄罗斯;今年3月,美俄代表团在沙特就促进外交关系正常化、通过谈判解决乌克兰危机、探讨恢复经济合作等达成共识。虽然双方在互动过程中时有摩擦,但这些接触为美俄摸清对方的想法和底牌、不断调整战略预期并举行元首会谈奠定了基础。
在此次元首会谈的背后,美俄双方都有各自的算盘和考量。对俄罗斯来说,能够举行会谈本身就是一场战术上的胜利。
首先,普京不仅借此获得了与美国总统平起平坐的象征性地位,还就此宣告了西方“孤立外交”的失败。其次,俄罗斯有意通过向特朗普展示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灵活立场,来撬动美俄关系这盘大棋。普京在联合记者会上表示,俄罗斯同意特朗普关于乌克兰必须得到安全保障的观点,真诚希望结束乌克兰危机。他指出,美俄关系已经跌入冷战以来的最低点,需要从对抗转向对话。俄方希望与美国共同探讨冲突的长期解决方案,重建欧洲乃至全球安全平衡。此外,俄罗斯希望突破经济制裁和封锁,加强美俄经济联系,包括在贸易、高科技、太空探索、北极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对特朗普来说,此次会谈旨在兑现竞选承诺,向外界展示外交成果。特朗普在乌克兰危机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政治资本,迫切需要证明自身有能力结束这场冲突。对内,特朗普可借此为明年的中期选举谋得加分项;对外,也可打造其“和平缔造者”的人设。与此同时,这与特朗普政府在欧洲进行战略收缩,以强化“印太”方向布局的战略思路一致。特朗普希望从乌克兰危机中抽身,将包袱甩给欧洲,以集中精力应对所谓“中国威胁”。
此次会谈让美俄恢复了最高级别会晤机制,为改善两国关系、打破僵局提供了契机。但从会谈披露的有限内容来看,双方在乌克兰危机这一核心议题上尚未达成妥协。应该说,美俄当前都有结束乌克兰危机的政治意愿和动机,但双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普京希望能在特朗普任期内与美国达成“大交易”,对欧洲安全架构进行重组,包括阻止北约进一步东扩、限制西方在后苏联空间的军事存在等。而特朗普倾向于推动双方达成停火,对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并不感兴趣。即使特朗普有意作出一定程度妥协,也将面临美国国会和国内鹰派的掣肘。俄罗斯官员在多个场合重申,要求西方国家考虑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普京这次也提到乌克兰局势是关乎俄罗斯安全的根本性威胁,俄方致力于实现持久和平。这也是为什么美俄双方在会谈中有共识,但难“交易”的原因所在。
此外,俄罗斯希望将俄美关系和乌克兰危机脱钩,即在不作出实质性妥协的情况下实现俄美关系缓和。而特朗普急于宣示调解外交的成功,希望俄乌双方尽快实现停火,进而改善美俄关系。
可见,普京更倾向于美俄双方先达成妥协,再迫使乌克兰和欧洲接受既定事实。虽然特朗普此前持相同观点,但现在更倾向于让俄乌双方就领土问题进行磋商。在同普京会晤前,特朗普也专门听取了欧洲方面的关切。这意味着未来局势的发展仍将取决于美俄欧乌四方的复杂博弈。欧洲和乌克兰将继续劝说特朗普,普京也会继续释放积极信号,以灵活姿态拉住特朗普。
总体来看,此次会谈气氛积极,但缺乏实质性内容。如果美俄乌三方峰会得以举行,谈判很可能会释放出更多信息。考虑到后续的谈判涉及领土、安全保障等一系列“硬骨头”,各方达成妥协的难度较大。如果下一阶段的接触未能实现突破,美俄之间的缓和进程也将受到影响。(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员欧亚所助理研究员李莹莹)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