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沉默4天后,中方对等反制,欧盟收到坏消息,意大利趁机对华出手 ...

[复制链接]
巴塞自行车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默4天后,中方发起对等反制,欧盟收到坏消息,与此同时,意大利趁机对华出手。那么,中方为何对欧盟发起反制?中欧这场博弈后续又会走向何方?
8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欧盟两家总部位于立陶宛的银行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交易与合作。这是针对欧盟在第18轮对俄制裁中,将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列入制裁名单的直接回应。



据报道,当地时间7月18日,在欧盟宣布的第18轮对俄制裁中,不仅包括新的能源与贸易限制,还将两家中国金融机构——绥芬河农村商业银行和黑河农村商业银行——列入制裁名单,理由是它们涉嫌协助俄罗斯规避欧盟的贸易限制。这是欧盟首次在涉俄制裁中,如此直接地触及中国的金融体系。
到了8月9日,欧盟制裁正式生效,4天后,中国商务部就签署2025年第5号令,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将欧盟两家立陶宛银行列入反制清单,限制其在华一切经济活动。报道称,欧盟两家遭反制的银行总部均位于立陶宛维尔纽斯,规模并不大,总资产分别约6.68亿欧元和4.5亿欧元,与中国被制裁的两家金融机构在规模上差不多。
由此可见,中方的选择显然经过精确计算——既保证了反制的对等性,也将打击范围锁定在一个长期与中国存在外交摩擦的国家。立陶宛自2021年批准台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以来,已多次成为中方制裁对象,中立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可以说,这一次的目标不仅是回应欧盟,更是再次向立陶宛传递明确信号。
从法律和程序来看,我们这次反制的动作很快。欧盟制裁在8月9日生效,中方8月13日即宣布反制措施,这足以反映出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机制已形成高效闭环,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评估到决策再到执行完成全链条操作。与此同时,和过去更多依赖口头抗议的做法相比,现在的做法显然更具实质性,也让外界感受到中方应对外部压力的意志和能力。



实际上,欧盟制裁中国企业,还是和俄乌冲突的战局变化直接相关。今年以来,俄军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优势,为了削弱俄罗斯的经济支撑,欧盟与美国一起不断升级对俄制裁措施,但效果逐渐递减。能源贸易、粮食出口、第三方转口等渠道仍在运转,俄罗斯的经济未出现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推动的“二次制裁”,开始在欧盟内部获得支持,即对与俄罗斯保持经贸往来的第三方国家采取限制措施。中国由于与俄罗斯长期保持贸易关系,自然被列入关注范围。欧盟第18轮制裁将中国金融机构列入名单,就是这种政策转向的结果。
不过,从实际效果来说,无论是欧盟对中国的制裁,还是中方对欧盟的反制,其经济冲击都十分有限。被欧盟列入制裁的中国两家农村商业银行,其业务重心在俄远东地区,与欧盟本就没有业务依赖;而中方反制的两家立陶宛银行,在中国也没有实际业务,更多是一种象征性动作。这意味着,双方的制裁更多是政治信号战——表明立场、划定底线,而非真正通过经济损害,迫使对方让步。
就在中欧针锋相对之际,意大利也有了新动向。彭博社12日报道,梅洛尼政府正考虑限制中国投资者在意大利关键企业的持股,尤其是涉及能源、基础设施、先进制造等被视为战略性的行业。



分析来看,意大利的动作不仅是国内政治选择,也是对外关系平衡的体现。梅洛尼政府在中美之间保持谨慎姿态,既不希望失去中国这一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又要顾及与美国的战略关系。去年7月,梅洛尼访华并签署为期三年的合作行动计划,当时释放了修复双边关系的信号,但如今面对美国对中资企业的安全质疑和制裁威胁,意大利显然在调整策略。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与经贸双重考验。一方面,中国需要坚定维护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防止其他欧盟国家跟随意大利的步伐扩大对中资企业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要在中欧关系的整体框架内处理分歧,避免出现全面对抗。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重启对华关政策的背景下,中欧的合作潜力原本可以作为制衡美国的力量,如果被这些争端消耗,将削弱中国在全球经贸博弈中的筹码。
更深层次来说,如今中欧问题的症结在于政治与经济议题的交织。欧盟希望在对俄政策上展示团结和决心,但这种团结往往以牺牲与中国的合作为代价;中国则强调主权与发展利益不可触碰,同时仍希望在经贸合作上保持开放态度。短期内,这种张力会反复出现。



说到底,这场中欧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博弈,没有绝对的赢家,中方的策略是明确的——对具体挑衅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同时为大国之间的合作空间留余地。合作之门尚未关闭,下一步走向,还是取决于欧盟能否摆脱“恐慌性制裁”逻辑,重拾务实平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我们

×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评论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热点图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西班牙华人网

GMT+1, 2025-8-16 10:51 , Processed in 0.05661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