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特朗普关税大限将至,欧洲港口陷入“末日囤货”式拥堵 |京酿馆 ...

[复制链接]
千纸鹤 发表于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8日,货车排队进入德国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旗下的汉堡港CTT集装箱码头。图/新华社
随着特朗普给欧洲设定的7月9日“关大限”将至,欧洲原本就拥堵不堪的各大港口更堵了。
据财联社报道,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等欧洲主要港口的驳船和集装箱船等待时间大幅延长,而这一拥堵问题预计将持续至少几个月。荷兰物流业人士认为,现在安特卫普面对的是疫情以来最严重的拥堵。
3月下旬以来,受欧洲港口劳动力短缺、安特卫普港大罢工、莱茵河水位下降、红海航道风险升高等影响,欧洲主要港口就已出现了堵塞情况。德国不来梅港等候泊位的时间增加了77%,安特卫普港的延误时间增加了37%,汉堡港的延误时间增加了49%,此外,鹿特丹港和英国费利克斯托港的等待时间也延长了。各大港口俨然一副“末日囤货”式拥堵景象。
但是,与这些不可控因素相比,现在最不可控的是特朗普的关税威胁。
50%关税大限将至
欧洲港口混乱难止的主要原因是7月9日的大限将至。
4月2日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后,由于欧盟对美贸易总体是顺差,因此被特朗普宣布加征10%的基准关税以及50%的钢铝关税和25%的汽车关税。这些关税覆盖了欧盟对美出口约70%的商品,价值约3800亿欧元(合4300亿美元)。
欧盟不得不作出反应。欧盟已批准的首批报复清单瞄准了美国农产品、摩托车等,价值约210亿欧元。第二批正在磋商中的报复清单又加进了波音飞机、美国汽车等产品,价值约950亿欧元。
欧盟摆出的姿态惹恼了特朗普。5月23日,特朗普以欧盟在贸易问题上“很难打交道”、美欧贸易谈判“毫无进展”为由,威胁从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高达50%的统一关税。之后,特朗普又改口称,应欧盟委员会的请求,将加征50%关税的计划推迟到7月9日。
彭博经济研究认为,如果美国真的对欧洲额外征收50%的关税,欧盟对美国的总出口将减少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同样受特朗普关税冲击的亚洲商品不得不改为拓展欧洲市场。欧洲港口由此遭受了双重夹击:一方面要接收货柜量急剧增加的亚洲商品,另一方面要赶在7月9日前加紧向美国运送出口商品。诸多因素叠加造成了欧洲港口目前的困境。
欧盟内部也有不确定性问题
随着7月9日的临近,或许是其“交易艺术”的体现,特朗普的态度越发强硬。
上周末,特朗普在谈到7月9日大限时说,他对这一截止日期可以选择延长,也可以选择提前。他对媒体记者说,“我更希望把它提前。我想直接给所有人发封信,‘恭喜你们,你们得支付25%、35%、50%或10%的关税’。”他还表示,希望欧洲乖乖坐到谈判桌上来,不要对美国企业“这样恶毒”。
与特朗普的强硬相比,目前欧盟内部却分成了两派。
目前在对美关税谈判问题上,德国、意大利等部分欧盟国家主张迅速与美国达成初步协议,避免事态升级。这些国家提出的应对方案包括默许美国加征10%的“对等关税”,仿照英美关税协议实施关税配额制,对配额内商品少征或免征关税,配额外则加征高关税等。该方案被称作“瑞士奶酪式协议”。
法国则主张采取强硬立场。法国总统马克龙称,不能接受不公平的条款,“我们的善意不应被视为软弱。”
显然,欧盟内部难以协调立场,也是导致欧洲供应链预期混乱的一个因素。
对特朗普来说未必是好信号
应当承认,欧洲港口的混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朗普在对欧关税谈判中的强势地位。但这对特朗普来说未必是好信号。
6月27日,因加拿大计划推进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特朗普中断了与加拿大的关税谈判。
不过,此事的最新消息是,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周日晚间,加拿大政府宣布,加拿大已经取消了数字服务税,“预计”将与美国达成一项互利的全面贸易安排。但是,日韩与美关税磋商还是“举步维艰”。
在欧盟这边,尽管现在部分成员国倾向妥协,但欧盟并未放弃手里的牌。除了计划中的两轮报复措施外,对美国企业征收数字服务税是欧盟最有力的反制工具。欧盟已明确表态,欧盟的科技法规“不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议程上”。
北美、亚洲和欧洲市场占美国出口份额超过了90%。如果美国无法与其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可行的关税协议,势必会反噬美国经济。
事实上不仅是欧洲港口发生了拥堵,同时期美国西海岸西雅图-塔科马港及加利福尼亚奥克兰港同样也发生过拥堵。就此而言,欧洲航运业主的焦虑不安,其实也是给美国供应链发出了警告。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陈荻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评论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热点图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西班牙华人网

GMT+1, 2025-7-1 12:41 , Processed in 0.05576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