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光明网评论员:电影院如何把中年人“请”进门

[复制链接]
  【阅读提示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100亿元
  光明网评论员:8月18日,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与前几年相比,今年走进影院的中年以上的观众明显变多了。数据显示,有53.6%的40岁以上观众表示“想看”《戏台》,紧随其后的是《南京照相馆》。而来自澎湃新闻的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购票用户年龄画像中,40岁及以上观众占比21.5%,而2021年这个数字仅为10.08%。
  曾几何时,商业影院的内容生态呈现明显的倾向性。青春成长、热血爱情、奇幻冒险等面向年轻受众的类型影片是市场主流,它们以其鲜明的视听语言和情感表达,精准对接了青年群体的审美偏好与消费活力。这种基于市场需求的内容供给,虽非有意排拒其他年龄层的观众,却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对于人生经验更丰富、审美需求更多元的中年群体而言,这些作品的情感逻辑、议题设置和叙事节奏,有时未能充分呼应他们的生命体验和思考深度,在影院提供的“菜单”前,他们偶尔会感到一种选择上的局限。
  “钥匙”始终悬在供给侧一端。近年来现实主义的持续回归与题材的多元破壁,悄然松动了一度板结的银幕土壤。《戏台》中民间智慧与舞台人生的交织、陈佩斯等演员对角色生存哲学与时代荒诞的精准刻画;《F1》对极限竞技、技术传承与二次拼搏的深度刻画;甚至早几年颇受中年群体喜爱的《我不是药神》中的伦理抉择、《爱情神话》里市井人生的睿智与趣味、《奥本海默》引发的历史思辨……这些电影都在告诉我们中年人的银幕喜好:电影不只是造梦的工具,也是关照现实、启迪思考的窗扉。这些作品以不虚饰的质感,照见了中年群体常常未被察觉的精神需求——他们对复杂叙事的欣赏力、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探究欲以及不囿于年龄的审美好奇心。
  然而,若电影从业者仅仅将中年人视为一个亟待掘金的细分市场,用几部贴有“中年”标签的讨好作品填充排片表,那么这若隐若现的活力便不会持续。将中年人真正“请进门”,其意义远超市场的数字扩容,一个电影市场若能同时盛放青春的躁动与中年的沉静,能兼容简单欢愉与复杂思辨,能热烈讲述少年的冒险亦能从容探讨中年甚至老年的探索与收获,电影院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体成员可共享的叙事空间。
  “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实。”法国电影导演戈达尔道出电影的本质。中年人走向银幕,恰恰是对这种真实的回应。不是为了远离生活与现实,而是渴望通过银幕之光,更清醒地审视世界、理解自我。当电影愿意也能够承载起更丰厚的生活经验,当观众以阅历参与对话,观影便真正成为一场温暖而回味悠长的共鸣。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踏实”更值得被看见


                                                                [                         责编:郝悦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我们

×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评论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热点图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西班牙华人网

GMT+1, 2025-8-21 07:16 , Processed in 0.05839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