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美俄关系迎来破冰之际,俄罗斯迎接西方车企回归,普京突然出手,俄方宣布禁 ...

[复制链接]
据中国日报网报道,最近国际汽车圈的事儿可真不少,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一边是美俄关系好像有点缓和的迹象,另一边西方车企就琢磨着要回俄罗斯市场了,可偏偏就在这时候,俄罗斯突然说要禁售部分中国品牌的车型。这一连串的操作,看得人眼花缭乱,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值得好好掰扯掰扯。





先说说美俄关系这事儿。2025年以来,美俄之间的互动明显多了起来,从领导人通电话,到外长坐下来会谈,再到高级外交官跑到沙特去商量着筹备峰会,忙得不亦乐乎,而乌克兰冲突的停火问题就是他们讨论的核心。美国呢,大概是想赶紧把这边的事儿了结了,好专心应对国内的那些政治麻烦,还有就是把精力放在遏制中国上。俄罗斯呢,也希望能通过对话减轻点西方制裁带来的压力,顺便重塑一下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不过,别看他们现在谈得热乎,其实骨子里还是竞争关系,这次合作更像是阶段性的利益交换,谁也没真想把对方当铁哥们。
俄罗斯在这中间打得一手好算盘,搞起了“平衡外交”。一边跟美国眉来眼去,另一边又说对华政策不变,强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很稳固。可看它在汽车产业上的动作,就知道没那么简单了。又是拉西方车企回来,又是限制中国品牌,明显是想在中西方的技术和市场之间找个平衡点。它心里清楚,中国是它对抗西方孤立的重要帮手,但要是太依赖中国的汽车产业,自家的工业主权可能就保不住了,所以就想引进西方技术来对冲风险,这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再看西方车企重返俄罗斯这事儿,也是各有各的心思。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车企纷纷跑路,俄罗斯汽车产量一下子就跌了40%,本土的卡玛斯、嘎斯这些品牌,技术跟不上,产能也不行了,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到了2025年,俄罗斯就拿出“技术合作”当诱饵,喊丰田、大众、现代这些车企回来,想借它们的先进发动机、自动驾驶这些技术,把自己的产业链重新建起来。为了吸引它们,还放宽了外资准入,允许本土资本在合资企业里控股,给了不少收优惠,还保证供应链,这是想走“技术换市场”的老路啊。
可回来的路哪有那么好走。俄罗斯汽车市场规模就那么点儿,一年销量也就100万辆左右,还不到中国市场的二十分之一。而且制裁的阴影还没散去,欧盟对零部件出口有限制,美国还冻结了它30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这些都是摆在西方车企面前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已经占了先机,乘用车市场占了60%,重卡更是占到70%。长城、奇瑞这些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销售渠道和本地化服务网络也建得挺成熟,西方车企想在短期内赶上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现在也就丰田、现代通过平行进口稍微试试水,不敢大张旗鼓地回来。





接下来就到了大家都关心的,俄罗斯为啥要禁售部分中国车型。2025年7月,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局说东风DFH4180、福田BJ4189等12款中国重卡车型,刹车系统能效不够,噪音还超标,也没装紧急呼救设备,就不让卖了,还要求3个月内把已经卖出去的召回。可有意思的是,这些车型之前都通过了GOST认证,2022-2023年卖得还挺好,现在突然因为“技术标准更新”就被下架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想借着技术法规来调整市场竞争格局啊。
这事儿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冲击也不小。短期来看,市场份额肯定会缩水,品牌信任也会受影响。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同比下降了16%,光重卡市场就损失了大概15亿美元,东风、福田这些企业的订单量一下子就少了60%。而且俄罗斯还老调整认证标准,像欧Ⅵ排放、GOST安全体系都升级了,车企的合规成本就增加了。有些车型还得重新研发低温适配技术,这研发周期一长就是1-2年,短期内市场竞争力肯定会受影响。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汽车行业也得想办法破局。从长远来看,得从“产品输出”转向“体系输出”。比如说搞本地化生产,重汽、福田这些企业就加快在俄罗斯建KD组装厂,像喀山工厂年产能能达到5000辆,这样既能实现零部件本地化采购,降低关税和政策风险,还能针对极寒气候研发专用的发动机和保温系统。
在技术标准对接方面,也得下点功夫。可以建立中俄汽车技术联合实验室,参与到俄罗斯“极端气候适应性”这些标准的制定中去,推动GOST认证和中国CCC认证互认,不能总是被动适应,得主动参与到规则共建里来。
市场布局也得多元化,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可以开拓中亚、东南亚市场,比如陕汽重卡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就增长了65%,这样能分散对俄罗斯市场的依赖。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得加把劲,利用电动化技术的优势,避开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壁垒。
再看看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现在中俄欧之间形成了一种三角博弈的态势。俄罗斯想搞“西方技术+中国供应链”的双轨模式来重建汽车工业,可这中间矛盾不少。西方车企担心制裁反复,市场规模又小,投资的意愿不高;中国车企在本地化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更深层次的技术封锁。要是美俄关系再变坏,西方车企说不定又要跑路,那俄罗斯可能就会陷入“两头不靠”的尴尬境地。





这次的事儿也给中国车企提了个醒,太依赖单一市场,靠低价竞争是走不远的,必须得强化“技术+本地化”双轮驱动。在“一带一路”市场拓展的时候,得提前研究当地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只想着卖产品,还得搞技术输出、产能合作和品牌建设,这样抗风险能力才能提上去。
总的来说,美俄关系回暖,西方车企想回俄罗斯,俄罗斯又禁售部分中国车型,这背后其实是地缘政治和产业利益在互相角力。中国车企得正视这些挑战,把压力变成技术升级和全球化布局的动力。俄罗斯也得在自己的平衡策略里把握好度,别摇摆得太厉害,得用开放的心态推动中俄汽车产业从“互补”走向“共荣”。只有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市场化合作机制,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里实现共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我们

×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评论5
西班牙第二帅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版三国演义!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班牙第三帅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平常的政治博弈,有赢的就会有吃亏的,不需要过度解读,过度反应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班牙第五帅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进口替代都不懂?再工业化过程不要? 美国怕了,不能如愿欧盟搞垮俄罗斯,重拾三国演义的把戏了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班牙第四帅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收缩产能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班牙第二帅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是谈被冻结的钱,投资也好,贸易也好,首先是正常结算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西班牙华人网

GMT+1, 2025-8-20 04:24 , Processed in 0.06838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