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特朗普失去耐心,俄乌冲突打到第4年,美才发现:中国才是真高明 ...

[复制链接]
美国总统特朗普原本承诺迅速解决俄乌冲突,然而时至2025年,这场战争依然没有结束。
特朗普的耐心已经耗尽,他公开宣称俄罗斯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停战,否则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制裁。普京却毫不退缩,继续推进战争,而他身边的人告诉西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反而坚定了普京的决心。这一决裂不仅让美国的战略错位,也让全球的政治局势陷入了新的博弈。



特朗普的耐心耗尽,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

2025年初,特朗普的二次任期开始时,他便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要结束这场战争。”这份自信背后,是美国自2000年以来对外干预和制裁的一贯做法,特朗普无疑相信,他能像对待中东那些国家一样,通过施压手段快速结束这场冲突。



四年的战争和千里迢迢的远征让这场冲突变得更复杂。2019年,俄乌战争爆发,战火不断蔓延,虽然西方国家不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俄罗斯也遭受了经济制裁,但事态的发展远未如美国设想的那样朝着理想方向发展。乌克兰并没有在一开始的几轮战斗中迅速“败北”,而是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战争陷入了僵持局面。
美国此前对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财政支持甚至不断增加。然而,战争的消耗让特朗普终于在2025年初,站在总统职位上感到无比的焦虑。他看到乌克兰仍在遭受重创,俄罗斯没有丝毫放缓的意思,制裁和经济制约效果并不显著。



特朗普明确知道,自己上任时承诺的“和平协议”并没有兑现。他承认,单凭制裁和外部支持的方式,显然不能迫使俄罗斯“迅速撤退”,面对当前局势,他必须另寻办法。
俄乌战争进入第四年,战场上的消耗已经不仅仅是兵力和物资。俄罗斯军队在东部战场的持续推进,以及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导致了局势的两极化。普京反复表示,自己没有退路,一方面因为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战争对于国内政治的稳定性极为关键。普京不断强调,俄罗斯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乌克兰保持中立,并消除西方对俄罗斯的战略威胁。



特朗普对这一局势的敏感性在逐渐加强,他开始对普京的“强硬”回应感到不耐烦,尤其是在2025年3月,他与普京进行电话会谈时,普京坚定地表示,“俄罗斯的目标没有改变,战争将继续进行。”特朗普这时意识到,他原本所期待的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方案,已经被彻底排除。
同时,2025年3月18日,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会晤。在这次会谈中,特朗普显得格外焦虑,他批评俄罗斯在过去几天里没有理由地向平民区发射导弹,并质疑普京是否真心想停止战争。特朗普告诉泽连斯基,自己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决定没有改变,但他对战争的未来感到不安,特别是在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特朗普转变策略,要求更强硬的制裁

随着战况的不断升级,特朗普对普京的耐心已经完全耗尽。在白宫一系列紧急会议后,特朗普决定采用更加强硬的手段,这一次,他不仅要加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还将直接向乌克兰提供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
2025年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发布了一份声明,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系统,并决定冻结俄罗斯的所有海外资产。特朗普进一步威胁,如果俄罗斯在接下来的50天内没有停火,那么美国将对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实施“100%的关”作为惩罚。这一表态标志着特朗普完全放弃了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战争的思路,转而采取更为激烈的经济和军事压力。



特朗普的这一决定立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国际社会对于美国此举的反应可谓两极分化。一方面,乌克兰欢欣鼓舞,认为这是美国支持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另一方面,俄罗斯和其支持者则表示强烈反对,认为特朗普此举无疑是加剧对抗、推动战争走向更极端的一步。
对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来说,特朗普此时的决定显然是想强化自己的“鹰派”形象,向选民表明,自己并不畏惧任何外部压力和制裁。他曾在竞选时提到,自己能够通过强硬的外交手段让美国重新站起来,特朗普这一立场的转变,表明他准备为自己的政治遗产冒更大的风险。
这一决策并非无懈可击。国际上的批评声音不绝于耳,很多民主党和独立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的做法只会导致更大的冲突,并可能将俄罗斯推向更极端的对抗局面。更有分析认为,这一举动可能激化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国际市场的不稳定,甚至可能让美国经济本身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普京回应,继续推进军事行动

2025年7月15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了公开演讲,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威胁和军事援助决定。他显得冷静且坚定,讲话中没有丝毫动摇的迹象,完全没有受到美国新一轮制裁和压力的影响。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因为外部的威胁或制裁而放弃当前的战略目标,俄罗斯将继续推进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东部和南部的攻势。
普京的态度清晰且坚定,他的这一回应显然令特朗普和西方国家大为震惊。普京指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不仅是对“北约东扩”的回应,更是为了保护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利益。普京一再强调,乌克兰的中立化、停止加入北约并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安全的必要条件。



普京的话语毫不掩饰对西方制裁的蔑视。在他说到“俄罗斯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时,他的语气中带着浓重的冷酷与决绝。这不仅仅是一场对乌克兰的战争,更是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挑战。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随之加剧,特别是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俄罗斯军队通过集中优势兵力,继续稳步推进。在这段时间里,俄罗斯通过加大对乌克兰城市的轰炸,尤其是目标精准打击能源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试图彻底摧毁乌克兰的反击能力。这些军事行动使得乌克兰的防线更加薄弱,尽管乌克兰军队在一些地区仍顽强抵抗,但显然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俄罗斯宣布加强对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军力部署,并在克里米亚加强军事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俄罗斯的战略优势。普京公开表示,俄罗斯的军事目标不仅限于“打击敌军”,更是在战争结束后建立对乌克兰的长期控制,确保俄罗斯的政治和军事利益。
在此背景下,普京进一步加大了对国际社会的警告力度,特别是对于美国和北约,他要求美国停止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并停止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他认为,西方国家的干预使得战争不断升级,增加了更多不必要的死亡和破坏,而如果西方国家继续武装乌克兰,战争将无休止地拖下去,甚至有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全球冲突。



普京的态度和行动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展示了俄罗斯的决心,也在外交舞台上加大了对西方的施压。他要求国际社会正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指出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他不容忍这一点。因此,普京再次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前提:乌克兰必须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并且放弃加入北约。
普京的决心在俄罗斯国内得到了支持,俄罗斯民众普遍认为自己在捍卫国家的安全,面对西方国家的“挑衅”,俄罗斯没有退缩的空间。普京也借此巩固了自己的国内权力基础,进一步巩固了他在俄国内部的政治地位。在国内政治上,普京将自己塑造为捍卫俄罗斯尊严的领袖,并通过战争和军事行动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普京此举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战略底线的挑战。他明白,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乌克兰的侵略,更是对北约和西方世界的挑战。这使得整个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如果普京继续坚持这样的立场,那么俄西之间的裂痕只会越来越深,而美国及其盟友也将无可避免地进入更为对立的状态。



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中立的中国

随着俄罗斯持续推进军事行动,美国及其盟友的压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俄罗斯更加坚决地执行战略。这一过程中,世界的注意力不仅仅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对峙上,还看到了中国在其中的独特立场。
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并呼吁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冲突。中国的这一立场,赢得了全球部分国家的赞许。虽然美国和欧盟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但中国坚守中立,积极推动多边谈判,并向乌克兰提供了人道援助,促进了地区的稳定。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随着战争进入僵局,中国的中立立场使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外交空间。在美国和俄罗斯两大阵营对抗之际,中国在全球政治中的话语权愈加重要。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压力面前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原本简单的目标变得愈加遥不可及。在他的执政理念中,打破现有格局、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是最优先的目标。
普京和中国的策略让他意识到,解决这场战争的难度远远超出了预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我们

×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评论5
西班牙第二帅 发表于 昨天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人确实很单纯,不如中国人复杂。但对世界文明贡献方面,中国人不及西方百分之一。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班牙第二帅 发表于 昨天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乌克兰想加入北约,直接威胁俄国家安全,普京干得没错。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班牙第二帅 发表于 昨天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很透彻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班牙第五帅 发表于 昨天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穷兵黩武必败国。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班牙第五帅 发表于 昨天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最高明的是罗斯福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bbs.eus 专业服务西班牙华人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热点图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西班牙华人网

GMT+1, 2025-7-20 15:42 , Processed in 0.06128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