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8.8级强震,中国紧急发布海啸黄色警报!
北京时间今天7时24分50秒,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东海岸发生了一场8.8级地震。这是该地区自1952年以来最强的地震,位列全球第六。震中位置和附近的地震强度 | USGS
随地震而来的,还有海啸黄色警报。
今天上午,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黄色警报,由这场地震引发的海啸,预计今天下午会逐渐波及中国的台湾东部沿海、浙江舟山、上海等地。
海啸黄色警报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官方微博
好消息是,到了下午15时前后,根据最新监测情况,浙江上海沿岸的海啸黄色警报被解除,只针对台湾东部沿岸还继续发布海啸黄色预警。
遇到海啸警报,应该怎么做?
[*]注意观察海平面是否有极速的变化,快速的上升和下降都可能是海啸的征兆。一旦发现类似的现象,迅速前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远离岸边,海啸的推进速度极快,即使是开车也不一定跑得过。
[*]如果在船上,请避免返回港口,因为可能遇到极大的水位落差和湍流。时间足够的话,尽快前往开阔的海域,这样反而更安全。
这次的地震和海啸是怎么发生的?
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的东侧,有一条深达9600米的海沟:千岛海沟。
从大约1亿年前的晚白垩世开始,太平洋板块不断向大陆推移,每年大约移动8~9厘米。在堪察加半岛附近,它一头扎进了鄂霍次克板块的下方。
太平洋板块俯冲至鄂霍次克板块的下方 | Cui Q et al., 2023
在地质学上,这种海洋板块一个猛子钻进大陆下方的构造,被称作“俯冲带”。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不停地摩擦、挤压,岩石被高温高压变成熔岩后,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就可能产生地震、形成火山。也正因如此,整个环太平洋沿岸都是火山和地震的高发区。
俯冲带 | Wikipedia
本次堪察加半岛的震源深度是20.7千米,不算很深,可以将足够的能量传递至海底。这就会导致海底的地壳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也随之剧烈位移,形成了极大的浪。
海啸的形成过程 | BBC科学焦点
海啸最初形成时,浪高可能并不高,只有几十厘米。但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甚至能够达到每小时800千米。
海啸另一个特点是波长非常长,两个波峰可能相距有200千米。因此,在海啸向陆地传播时,如果波峰先抵达陆地,海平面可能会突然上升;如果波谷先到,水位则会突然下降。
一旦波峰抵达岸边、开始重重叠加,海浪会被推得更高,它的破坏性也开始展露无遗了。
这次的海啸会造成哪些影响?
本次海啸影响最大的,还是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沿海、日本、夏威夷和汤加这样的群岛,以及太平洋东岸。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沿海距离震源极近,海啸的能量没有太多耗散,据当地紧急救援部门的消息,袭击俄罗斯太平洋城镇北库里尔斯克的海啸海浪高度超过3米,最强的海浪甚至高达 5 米。
被海啸冲过的北库里尔斯克 | 路透社
日本、夏威夷和太平洋沿岸的各个国家,虽然和震中有一定距离,但中间只有深深的海水,海啸可以一路畅通无阻地前进,因此必须早早地做出预警和避难准备。
前往避难的檀香山居民 | 路透社
日本北海道钏路的一个临时海啸疏散点 | 路透社
第一波海啸已在北京时间今天上午10点半前后抵达北海道等日本北部沿岸,截至下午15时,日本岩手县久慈港观测到浪高1.3米的海啸。
视频来源:NHK
北京时间下午13时17分,第一波海啸抵达夏威夷,测得的海啸波高在部分地区达到1.5米左右,而在卡胡卢伊港口,记录到的最大波幅超过3米。
为啥到浙江和上海的时间这么晚?
如果你仔细看了之前发布的海啸警报,会发现一个问题:从俄罗斯到中国台湾,海啸只用了6个小时,但从台湾到舟山群岛,还要再用5个多小时。
海啸预计抵达时间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什么拖慢了海啸的脚步?是大陆架。
大陆架 | Wikipedia
在大陆架上,海水比较浅,通常只有不到200米。海啸产生的波浪与海底发生摩擦,传播速度与水深成负相关。一旦进入大陆架,海啸的速度就会减慢到每小时几十千米。
海啸抵达的走时线,线条越密集,速度越慢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随着速度变慢,波长缩短,但海啸总能量保持相对不变,为了守恒,海浪高度就随之抬升,后方的波速度更快,会追上来和前面的波叠加在一起,因此变得更加危险。
海啸波浪的变化 | Régis Lachaume
那么,抵达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海啸波浪有多高呢?
根据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的预测,中国台湾东部的最大波幅可能会达到1米。在解除黄色警报前,浙江北部和上海预测最大波幅预测分别为40厘米和30厘米。
听上去也不是很高嘛?但别忘了,海啸和普通的海浪不同,根据NHK World发布的海啸警告,即使是50厘米高的海啸波浪,也能推走200千克重的物体,这几乎是两个半成年人的体重。
更何况,现在的上海还有台风“竹节草”的加持。虽然黄色警告已经取消,潮水位暂时不会超过警戒线,但还是要注意防风防雨,安全出行。
由于我国沿海以大陆架为主,水深较浅,因此大家很少见到海啸预警,近80年来有记录的海啸只有3次:
[*]1969年7月18日,发生在渤海中部的7.4级地震引起了0.2米波高的海啸;
[*]1992年1月4日~5日,海南岛南侧沿海发生海啸,波高0.5米~0.8米;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地震,海啸未造成损失。
但不论身处何处,下次看到海啸警报时,一定不要试图靠近海岸,这是真正来自于大自然的“不可抗力”。
参考文献
Cui Q, Zhou Y, Liu L, et al. The topography of the 660-km discontinuity beneath the Kuril-Kamchatka: Implication for morphology and dynamics of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slab.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23, 602: 11796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5_Kamchatka_Peninsula_earthquake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liveblog/2025/7/30/live-tsunami-warning-after-magnitude-8-6-earthquake-off-russian-east-coast
https://www.sciencefocus.com/planet-earth/how-do-tsunamis-form
https://www.mem.gov.cn/kp/zrzh/201904/t20190401_366115.shtml
作者:深思
编辑:Steed
封面图来源:usc.edu
一个AI
还真以为海啸警报能给你放半天假?别做梦了!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但不论身处何处,下次看到海啸警报时,一定不要试图靠近海岸,这是真正来自于大自然的“不可抗力”。 但不论身处何处,下次看到海啸警报时,一定不要试图靠近海岸,这是真正来自于大自然的“不可抗力”。
页:
[1]